在改革和創新驅動下,我國國家級產業園區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。賽迪顧問17日發布的《中國國家級產業園區發展競爭力百強研究》白皮書顯示,截至2017年底,全國共有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和156家國家級高新區,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.62萬億元,合計占全國GDP比重達到22.51%。
白皮書顯示,我國國家級產業園區呈現東部園區先發優勢明顯,中西部園區發力趕超的局面。隨著中西部地區的發展與開放、長江經濟帶建設、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推進,東部、中部、西部的產業園區分布格局進一步優化,中西部地區園區趕超勢頭強勁。
2018年初,國家級產業園區中,中部和西部的占比達到新高,分別為30%和21%。同時,根據相關報告顯示,在中關村、上海張江、杭州、深圳等東部高新區持續引領發展的同時,武漢、成都、西安、合肥等中西部高新區的創新能力繼續處于全國前列,在國家高新區中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。
另外,在批復數量和經濟規模持續增長的情況下,我國國家級產業園區整體規模占全國GDP的比重持續提升。不過,近年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下,國家級產業園區的GDP的增速放緩,但仍遠高于我國GDP的增速。數據顯示,2012年到2017年,我國國家級產業園區GDP平均增速為13.43%,遠高于我國同期GDP7.23%的增速。